新兴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3-2030)情况简介
发布时间:
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落实国家、省、市新的发展要求,指导新兴县城市建设和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由新兴县人民政府组织,县城乡规划局牵头编制《新兴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该总规是指导新兴县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 五位一体: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与统筹规划,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人文资源,推进城市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2. 以人为本:从城市居民切实需求出发,保障公共利益,促进公共资源与公共利益的共享。3. 因地制宜:尊重当地文化本底与历史传统,以凸显地方特色为手段,制定贴近地方实际的发展策略与实施计划。与此同时,结合地方发展实情,合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为把握机遇谋发展策略制定提供参考。4. 远近结合:把握地方发展演化脉络与方向,明确各项建设事宜的实施时间,明确远近发展目标,制定分期实施计划。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3 年——2030 年,其中:近期:2013 年——2016 年;中期:2017——2020 年;远期:2021 年——2030 年。远景展望为2030 年之后。
三、规划地域层次
本次总体规划分为县域城乡统筹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两个层次,二者对应的范围分别为规划区和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规划区:为新兴县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1520 平方公里。包括12 个镇,161 个行政村,38个居民区(居委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为以新城镇为核心的规划建设用地发展控制范围,以村界和自然界线为划分依据划定,总面积约105.46 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规划的三环路以内的新城镇大部分镇区,六祖镇、东成镇及太平镇的部分区域。
四、城乡发展总目标
坚持“绿色产业、文化传承、智慧城市、生态文明、新区建设”的社会经济发展思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6 年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到2020 年经济实力有较大突破,与珠三角实现一体化发展,成为云浮市发展的排头兵;到2030 年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彰显、城乡协调发展的美好家园。
五、城乡发展目标体系
1. 经济发展目标。在经济发展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技术进步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市经济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到规划期末,新兴GDP 总量达1600 亿元,二三产业占GDP 比重突破92%,城市化有序推进,城市化水平达到65%。
2. 社会发展目标。在社会发展方面,关注民生需求,建立更为完善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规划期末,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及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小学、初中及高中毛入学率达100%,研发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达3.5%,城镇燃气、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3. 生态环境发展目标。在环境发展方面,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期末,保障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9301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1%;城镇污水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与90%。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不大于48dB。为人民生活与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向“宜居宜业,环境友好,高效集约”的新型城镇化方向发展。
六、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以“城乡空间有机统筹、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城乡生活公平等值”为核心理念,采取“精明增长”的模式,构建“人、业、服务”三个集中的城乡聚落体系,将新兴建设成为珠三角西部地区城乡空间紧凑、品质均优、经济互动、功能互补、生活等值的新型城镇化样本与典范。
1. 城乡空间有机统筹——以空间紧凑发展为原则,处理好保护空间与建设空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具有山水田园特色的产业之城、宜居之城。
2. 城乡经济互动发展——本着内生与外生相结合,城乡经济有机互补的原则,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强“业的集中”和产业环境的培育,进而促进“人的集中”,缩小城乡差距。
3. 城乡生活公平等值——围绕“网络健全、水平均等、重点突出”这一理念,大力推动城乡基本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同时,着重提升中心城区及重点镇的高层次服务支撑,实现县域居住、就业、生活的有效衔接。
七、城镇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心双轴五区”的城乡发展空间布局。
“一心”——中心城区,是新兴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双轴”—— 东西向产业发展轴,依托省道S113 串联新城镇、东成镇、簕竹镇等,建设集约工业区并完善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县域产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南北向旅游服务轴,依托省道S276 联系新城镇、六祖镇、车岗镇等,整合县域旅游资源,强化县域服务职能实现生活性服务配套和旅游服务配套。
“五区”——城镇中心区:以新城镇为核心,包括新城工业园、信息产业园、红木家具园,形成县域发展增长极。北部现代工业区:包括东成、车岗、稔村等构建产业现代化、集约化转型升级地区。北部现代农业种植区:包括簕竹,依托农业基础和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科技农业,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南部文化休闲旅游区:以六祖镇为核心,包括里洞、大江在内的南部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打造南部旅游发展片区。南部生态农业观光区:以天堂为人口集聚中心,包括河头镇发展生态农业与农业观光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