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桐(1920-2004),东莞市望牛墩镇扶冲村人,1920年2月生,1939年10月在香港太古船坞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2月任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独立第一中队战士。此后三年历任班长、小队长、副中队长、中队长。1945年任广东抗日解放军连长,参加了新兴蕉山战斗。1946年起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中队副团长、第四团团长、滨海大队长。1948年参加郁南“四·一八”武装起义,担任军事指挥,起义后带领郁南起义部队进行反“清剿”的游击战斗。1948年6月,任广东人民解放军三罗支队副司令员。1949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1949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六支队司令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珠江三角洲、原粤中地区以及广西岑溪等18个县的地方辗转奋战。是一位身经百战,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军事指挥员。
打响三罗武装斗争第一枪
1947年5月,中共粤中特派员谢永宽在恩平塑底教子山举行会议,传达中共香港分局关于在粤中抽调武装基干队开辟三罗游击根据地的决定。6月,根据这一决定,吴桐立即着手部队组建工作。他认真研究,深入思考,既要组成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进入三罗之后,经得起考验,站得住脚,又要面对三罗武装斗争的处境和各种艰难险阻;既要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又要有一定的地方工作经验。选择这样一支较高素质的队伍,在当时的粤中区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广东部队北撤以后,各地部队只留下少数精干的部队骨干,分散隐蔽,坚持斗争。
在粤中各部队的支持下,抽集了24人组成挺进队,其中有机枪手、卫生员、炊事员,也有连、排骨干、政工干部,多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考验和锻炼,又经过一年多的分散隐蔽的艰苦生活的考验,是一支精悍的小型武装队伍,由朱开任队长。这个队有机枪2挺,步枪15支,手枪10支。
1947年8月底,挺进队伍到达高明鹤山,接着又转到新兴、恩平,途中展开了一些小战斗,均获胜利。9月上旬,挺进队伍进入阳春蟠龙山区,此时,吴桐充分估计到可能遇到的困难,认为一定要使大家看到有利条件,解除队员的各种思想顾虑,树立起坚定的信心。部队在蟠龙集训了20多天,进一步明确挺进三罗的任务,树立开辟新的武装斗争根据地的信念,为接受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吴桐在未到阳春之前就布置部队作三件事:一是派武工组向云浮方面活动,并准备为挺进三罗提供向导;二是找一张三罗地图;三是部队在挺进前要在阳春集训,要作好给养等各项的准备。两阳方面根据吴桐的要求,成立春北武工队,在春北和云浮南面边区开展活动。曹广、马平等经过多方的努力,找到一份地图,找到了富林人刘新苟当向导。挺进三罗的准备大致就绪,吴桐率领粤中挺进部队,沿着春北的山区小路,向云雾山进发。
云雾山多属断块山,山脉纵横,断断续续,东面伸入新兴县境,同廿四山连接,西面伸入罗定县境与云开山脉隔罗定盘地相对峙,北面延至县城,有小云雾山、大绀山接替,南面伸入阳春县境有马头山、西山连接。云雾山南面山脚,是双富乡的富林圩。一片开阔地,林木稀少,山上二十几户人家,山顶常云雾萦绕。云雾稍散,山上一切活动均清晰可见。这样环境,队伍是无法立足的。双富乡没有党的组织,没有群众基础。挺进部队到达后,群众十分惊恐和疑虑,不敢和部队接触,处境十分困难。当地较有名望的士绅乡长刘丹田不但不敢接触部队,还责备刘新苟带这些人来。这个村刘、廖两姓素来不和,这次是姓刘的人把共军带进村里来,廖姓人声言要报告国民党政府,赶走“奸匪”。为缓和矛盾,缓和敌对情绪,陪送粤中挺进部队的春北武工队长陈枫多次要求见刘丹田,却被拒绝。使挺进部队很难在山上坚持下去。在弄不清情况又找不到向导的情况下,指导员罗杰从地图上发现阳春河圩就在富林圩南面二十多公里。罗杰告诉吴桐,河是他的祖居,可否向河转移。吴桐采纳了这个提议,于晚上率领部队凭着地图,向河进发。
河朗在阳春北部,罗杰的祖居虽在此,但极少回来,情况也不熟悉。深夜罗杰随队伍到达村边,找到他的亲戚罗炳带路,部队顺利地到河,经过转展大半个月的工作,建立了大喊、云容、塘坑、高湖、石窟、云廉等第一批据点,发展了黄木新、黎松运、罗北木等人成为一些可靠的群众骨干。发动了罗毛、罗金荣、李东春、罗荣安等人参了军。但是,地方反动势力罗阳乡乡长练仁三,云浮县庙咀乡联防大队长刘汉清(绰号水蛇仔),各自依仗乡自卫队,声言要用武力对付挺进部队,到处跟踪,因而挺进部队很难开展工作。为摆脱敌人的跟踪,吴桐决定穿过小云雾山,利用云浮县和罗定县边境的山地作掩护,和敌人兜圈子,以摆脱敌人的跟踪,敌人一直跟到云浮县城西北的大绀山附近。挺进部队到大绀山找到地下党员曾七,接着,麦长龙派来交通员接应,越过大绀山,转移到云浮县的北区。
挺进部队从大绀山下来,行踪被敌人发现了。国民党县政府指使保警大队长周国祯带领反动军警100多人追剿,幸得当地群众的掩护,部队得以安全撤离。敌人不甘罢休,几天之后,再纠集肇庆保警大队100余人,肇庆保警水上大队莫汉部100多人,从夏洞、杨柳进入都骑。云浮县民政科长潘景龄、云浮县保警中队长陈远征带领保警100余人从河口窜到麦州,要乡公所配合到各地搜查“奸匪”的去向。此时,挺进部队分散隐蔽在双上东坑陈石的山寮,古州高福的山寮,以及大水坑、斩田、蛇斗等一些小村庄。情况危急,地下党员麦冬生急中生智,设宴招待陈远征及潘景龄。另外,麦冬生又派人引保警按我部队驻地的反方向走。敌人搜查结束后,吴桐与几位较有战斗经验的指战员住在双上村,以防突发情况。其余的人全部住在离双上村四五里远的东坑。吴桐以姓周的商人身份住在中共地下党员陈国柱家中。当时麦长龙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都骑乡乡长,吴桐与他联系比较方便,其他同志全部住在杉树林下,用杉木的枯枝,将靠近的几棵树连接起来制作床铺,白天隐蔽在杉树林中,当地的老人陈石和他的妻子负责为部队对外联系,云北党组织供应粮食。
部队安顿下来后,吴桐与麦长龙、朱开在东坑山寨召集全体队员开会,总结挺进以来的工作及研究下一段的工作。经过讨论,一臻认为,云北可以隐蔽,但无法发展。长期隐蔽不是我们原来的旨意,必须返回云雾山区。最后,吴桐决定,抽出九支手枪,九个干部,组成三个武工组,重返云雾山区,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据点,开展活动,寻找战机,开拓游击区。
三个武工组重返云雾山,在罗(定)云(浮)阳(春)三县边区深入发动群众,培养堡垒户,建立据点村,开辟交通网点,结交各阶层人物,开展统战工作,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国民党阳春县三乡乡长雷之楠主动与武工组接上线。经雷之楠做工作,双富乡乡长刘丹田也愿意和挺进部队联合抗拒国民党反动派的压榨。雷之楠入伍跟共产党走,影响带动了周围的群众,雷松、雷春年等藕塘、石窟一批青年自觉参加革命队伍。不久,建立了一批公开半公开的据点,得到群众有力的支持配合,他们给武工组提供情报,供给粮食。武工组又通过争取教育,使罗定金鸡乡“绿林”人物黄坤等改邪归正,愿意和武工组配合对付国民党反动派。武工组经过两个多月的活动,挺进部队三罗地区一角终于站稳了脚根。
作战的决策确定之后,吴桐命令朱开带领侦察小组到富林关帝庙进行实地侦察。朱开带着梁伦、刘新苟前往,先观察富林圩的总体情况,然后把关帝庙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物详细摸清,还通过其内部的关系,将敌营内的哨位、各项设置、武器摆设等详细情况一一摸清。朱开等三人,还化装成老百姓去拜神,进入关帝庙内实地侦察。然后把情况向吴桐汇报,吴桐立即与朱开等作好战斗部署。又能通过雷之楠、刘新苟要求双富乡协助,做到提供敌情,为侦察提供方便。战斗打响,乡公所、乡村姓氏的武装保持中立。战斗结束,掩护部队撤离,严守秘密。
吴桐指挥这次战斗,十分慎重,决定直接上战场参加战斗的人员只有粤中挺进的24人,连炊事员、卫生员也得上火线。云浮地方党组织派出的党员干部陈风和雷之楠等人员,以及民兵,全部都在外围,他们只是负责警戒任务。
第二天,吴桐命令朱开作最后一次侦察,情况没有变化,决定当天晚上进行袭击。当晚天黑下雨,吴桐认为是夜袭的好时机。入夜后,即率领全体指战员向关帝庙进发。凛烈的北风带着冷雨,路滑难行。指战员们个个紧记为民“除害”的口令,人人斗志昂扬,午夜到达目的地。在吴桐的指挥下,沉着地从庙的右侧沟边单向运动。按作战部署,依次进入阵地,袭击有序地进行。朱开率领突击组和机枪组负责正面攻击。敌布置五个岗哨,两个于门前,两个在屋角,还有带班的班长。朱开带着突击队摸到哨兵跟前,敌哨兵才发现,屋角的一个敌哨兵刚开声发问“谁?”立即被突击组的同志按倒成了俘虏。庙前两个哨兵见势不妙,当即逃走。队员们接着冲进敌营房,屋角的另一哨兵闻变,便缩回屋内。敌班长转身拿机枪,梁伦动作迅速,一把把敌班长打伤,敌班长被擒。何添、黄琪仔等突击队员奋力夺到了敌人两挺机枪。朱开指挥机枪组向屋顶扫射,部队迅速攻入敌营,占领有利位置。紧接是队员们“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喊声,敌人从楚中惊醒,慌作一团,束手就擒。这次战斗,不到10分钟时间,我无一伤亡,全歼敌兵。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歼灭战。这次战斗,俘敌官兵60余名,缴获轻机枪两挺,手枪一支、步枪35支,子弹数千发,军用物资一批。
富林战斗结束后,宣告成立“云浮人民自卫队”。吴桐写了《告云浮父老兄弟姐妹同胞书》,以“云浮人民自卫队”名义发出公告,号召广大人民立即行动起来,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公开的武装斗争,反“三征”暴政,实行自救、自卫、求解放。自此,三罗人民武装斗争公开打起了旗帜。
富林之战,震动了西江两岸的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广东第三清剿区三罗指挥所
事后,吴桐将机枪一挺和子弹一批送给阳春部队。云浮部队转入河、西山一带。
西山处于阳春和罗定之间,虽属于云浮县管辖,可是,因为飞地,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鞭长莫及的地方。西山是山区,又是边沿区,山高林密,田地不多,山民较贫穷,交通不方便,只有几条崎岖狭隘的小路与山外沟通。吴桐认为这是开辟武装斗争创建新游击区的理想之地。经过一番苦心的经营,西山的群众渐渐地熟悉了部队,加深对部队的理解和信任,建立了军民鱼水情。挺进部队在西山的影响一天天扩大,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济南区域也是一天天地扩大,人员也在不断地增多,很快从进三罗时的24人发展到70多人。西山游击区的建立,标志着粤挺进部队在三罗云雾山已经站稳了脚根,成为三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的可靠后方。随着三罗武装斗争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共三罗地工委在富林建立了边区工委。
“四·一八”武装起义的军事指挥
1947年12月,毛主席在中央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到达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1948年12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在香港召开重要会议,书记方方作《刘邓大军渡黄河后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会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向各地区党委发出《粉碎蒋宋进攻计划,迎接南征大军的指示信》,发出放手发动群众,大搞武装斗争的号召。
3月,唐章、李镇靖分别先后回到三罗。唐章任中共西江特委委员,中共三罗中心县委书记。事前,冯粲、唐章、李镇靖、龙世雄等在香港全面研究了三罗形势和武装斗争发展的情况。认为郁南的党组织基础比较好,又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统战工作也比较好,有抗日战争以来与我党合作的爱国人士李光汉的支持,发动起义的条件是比较充分的。故唐章从香港直接到郁南都城,召集谭丕桓、黎百松、吴子熹、李荣欣、吴耀枢、李保纯、卢监埙等开会,传达香港分局和冯粲关于组织郁南武装起义的决定。宣布由谭丕桓负责起义的组织领导。
接着,郁南党组织进一步分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起义原定5、6月间举行,由于德庆县在三河成功地举行了武装起义,形势骤变,敌人对我们的行动有所觉察,正虎视眈眈,加紧钳制。
当时,谭丕桓主持的都城会议,确定两个方案:第一方案是如果发动工作做得好,力量充足时,分别把都城和县城两个据点吃掉。县城(建城)方面,由李荣开率领国民党县自卫大队攻打国民党县政府,活捉县长孔繁枝。都城方面,由吴子熹率领沿江武装攻打国民党都城警察所。由挺进云浮的武工队与都城镇公所自卫队,解除西江水上保安警察部队武装。由吴耀枢利用与该总队长莫汉打“麻将牌”的机会,布下罗网,活捉莫汉。第二方案是由李荣开率领县自卫大队攻打国民党郁南县政府,活捉县长孔繁枝,然后把起义部队随即转入山区。吴桐听取了这些意见和方案,指出我们武装力量薄弱,起义队伍没有经过训练,缺乏作战经验,如果按原来的部署去做,是很冒险的。他主张不打都城、建城,建议将起义队伍集中桂圩,举行起义,然后把所有起义队伍拉上山去打游击。谭丕桓、黎百松等一致同意吴桐的意见。
18日早上,吴桐以党代表、军代表、李镇靖代表(李光汉的堂侄)的身份与李光汉恳谈。李光汉对党派来的代表热情接待。吴桐引导李光汉从身边发生的事实和全国形势发展的情况分析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吴桐语重情深地对李光汉说:“如果刘伯承打过长江,打到都城,我们就不需要起义了,你也是军人,是明白的。”吴桐还推心置腹地对李光汉说:“都城、桂圩的队伍都跟着共产党,全部拉上山打游击,李荣欣也参加,你是他父亲,即使你不参加起义,国民党反动派也不会让你在桂圩安居乐业,党组织从你的安危考虑,你参加起义后,立即安排你转移,保证你及你家人的安全。”李光汉很感动,觉得共产党对起义考虑得十分周详,在吴桐的真挚情感推动下,经过反复考虑,同意立即起义。那时已是下午四时了,他亲笔书写“决定今晚10时起义父谕”的字条,命通讯员把字条带到县城,交给幼子李荣开。并命次子李荣欣,将存放家中的步枪20多枝、子弹3000多发,交给起义部队使用。
领导反“清剿”斗争创建游击根据地
郁南“四一·八”武装起义的成功,使三罗武装部队得到扩大,三罗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迈进武装斗争发展的新阶段,而国民党反动当局则十分震惊。即令国民党广东第三行政专员公署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兼罗、云、郁指挥所主任谢御群率领省保警察独立营300多人前往郁南,围剿镇压郁南起义部队。为了迷惑敌人,三罗总队研究对策,决定分散活动,由吴桐、李荣欣等带第一、第二两队转回桂河一带活动。
5月中旬,吴桐带领的部队处于被粤、桂两地敌人夹攻的危险,回旋的余地较少。此时,谭丕桓写信给吴桐,可带队伍转到里龙一带,与第三队一起活动。因此,21日夜间,吴桐率领70多人向里龙进发,22日夜间,到达里龙村。不料敌人已跟踪来追剿。23日谢御群出动省保警独六营和县保警中队共300多人,向里龙顶进犯,敌人利用迫击炮火力掩护,组织多次冲锋,都被我击退。战斗直到下午5时,敌恃其兵多炮弹足,火力强的优势,加紧进攻,分兵抄我后路,迂回夹击。吴桐认为敌强我弱,为保存力量,决定撤离,向大方的八角顶方向转移。这次战斗,谢御群部伤亡40多人,一中队长阵亡。
里龙顶战斗后,吴桐率领起义部队到了加益山区,在牛头村召开会议,总结了斗争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应采取分散、机动的游击战术,才能有利于发动群众,会议决定兵分三路。第一路由吴桐率领30多人,挺进云浮西山,与总队会师后再回加益,在郁南、岑溪、信宜、罗定四县边区活动。
三罗大进军胜利后,云雾山和云开山两大游击区逐渐连成一片。吴桐、谭丕桓、麦长龙回师云北,推动云北武装斗争的发展,他们通过做好方杨乡乡长、方杨自卫中队长徐颂辉毅然带领自卫中队举行起义。接着又从云北转到罗定,参加太平战斗,重创敌保安营长陈少达部队。
1949年10月任肇庆市军管会主任,西江军分区副参谋长。1952年至1954年9月在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4年10月起,历任南京军事学院海事系教员、海军学院研究处处长、研究部副部长、训练部副部长等职。1975年任海军南海舰队榆林基地司令部参谋长,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离休。离队后担任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积极参与地方的三个文明建设,尤其是在教育下一代、老区扶贫、党史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具体而有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