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醒狮,俗称“舞狮子”。舞狮既是一项与武术有深厚渊源的民间活动,又是一种以“舞”为形式的独特民间艺术。作为全国武术之乡,新兴十分重视醒狮这一传统。每逢佳节喜庆、迎春赛会、开张庆典、诞期庙会、必敲锣打鼓,出动醒狮助兴。人们认为舞狮可以驱邪避鬼,迎祥纳吉,“狮子”临门,是“驱除邪恶、光耀门庭、大吉大利”之事,所以,舞狮一直是备受新兴群众欢迎的民俗活动。
新兴醒狮由佛山等地传入,属于“南狮”,其有据可考是在清朝。据《新兴县志》记载,“清嘉庆年间,少林派张保仔到县传授武术,同时教人舞狮”。相传,嘉庆初年,少林派张保仔、伯延师、谢师、范师等人闯荡江湖来到新兴,在集成圩卖艺,为雅岗人伍云夫赏识款留,拜他们为师,习得武术及舞狮技艺。此后,伍云夫在县内各地设馆授徒,教习武术及舞狮技艺。至清朝后期,舞狮已广泛流行于新兴各地。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传统项目的醒狮队,更如雨后春笋。现在,县内各镇大一些的村庄都有自己的醒狮队。新兴醒狮不单在云浮、肇庆等地享有胜誉,在广东省内也是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新兴的狮子,头上长有角。名为“狮”,实为一头似狮非狮,似犀牛,似麒麟非麒麟,似老虎非老虎的“四不像”。狮头上还以鬓眉将其分为长辈及年壮两类。“鬓眉白”代表年长,“鬓眉黑”代表年轻力壮。黑眉黑鬓的狮若遇白眉白鬓的狮必先向其行礼,以示尊敬。
新兴醒狮传承“南狮”神韵,表演重“意”,动作与套路完全模仿狮子日常形态。酣睡、起势、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出洞、发威、饮水、过桥、过山、上楼台、跃龙门、过金桥、玩球、大头佛戏狮……每个动作都讲求神似。喜则欢而碎步,怒则气冲牛斗,哀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这就是新兴醒狮重“意”的舞法。
三人合作的舞狮表演,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首尾配合,另一人戴着面具(俗称大头仔或大头佛),身穿大襟衫,手持灵芝或葵扇,手舞足蹈,引狮子向前。配以象征狮吼和风雷之声的大鼓、厚锣、响钹,以鼓声的强弱、快慢、急速与柔和,形成锣鼓喧天、排山倒海之势。只见狮子随着豉点起舞,进而左右盼顾,时而引颈独立,时而俯仰跳跃。“狮子出洞”、“窥测方向”、“高台饮水”等动作惟妙惟肖,喜怒哀乐各种表情淋漓尽致,让人看得酣畅淋漓。